发布时间:2023-06-25 09:20 阅读数:10
凭借乌兰夫和桃力民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努力奋斗,桃力民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桃力民抗日根据地担当了陕甘宁边区北部屏障的历史使命。日本帝国主义对鄂尔多斯虎视眈眈,妄图占领这一战略要地。但是他们的阴谋一个个被粉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桃力民抗日根据地的存在,和其他抗日力量共同构筑了一道强大的防线,使日本侵略者无法南进。
桃力民抗日根据地充当了抗日斗争的后援基地。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所需财力、物力十分短缺。桃力民抗敌后援会,便向辖区人民适当地征集粮草、肉食、军马,以及部队所需的资金等,以供应抗日军、政人员的所需物资。除此之外,还向通过鄂尔多斯往来贩运的大小商人,征收商品和货币。当时征得的粮草、肉食和部队的各种生活必需品,每年平均供应一万名左右党、政、军脱产人员。由于这一带地域辽阔,路途遥远,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是骑兵装备。一万名骑兵对生活物资的消耗,相当于六万名步兵的需要量。这一万人中,除各级党、政工作人员外,还有新三师的部队、八路军老骑兵团、骑兵三营等等。当时将商业税称之为募捐,募捐来的这批钱财,其数字是相当可观的。除了根据地自用之外,还向上级交了不少物资和现款。桃力民抗日根据地的各族人民,积极支援抗战,为民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桃力民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试验场和优秀范本。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就开始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少数民族工作。党的西北工作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主管蒙古族、回族工作。重庆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对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采取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引起各族人民的强烈不满。争取蒙古族、回族的广大人民,包括蒙古族、回族的爱国上层人士,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是西工委的重要政治任务。西工委经过认真调研,向中央提交了《蒙古民族问题提纲》,由中央书记处原则通过。《提纲》详细阐述了党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聚居地方自治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及具体政策。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明确规定:“根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接着在关中、定边建立了回民自治村,在鄂托克旗的城川建立了蒙民自治区。延安还成立了蒙古文化促进会,“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同志任会长。还建立了成吉思汗纪念堂。“成吉思汗纪念堂”这七个字,是毛主席亲自题写的。绥蒙工委和伊盟工委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领导桃力民根据地的抗战斗争中,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大团结,坚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积极扶持民族抗日武装,努力做民族宗教上层的统战工作,在实践中检验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而且还以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在更大范围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之所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越搞越好,都是长期忠实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成果。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桃力民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价值。
总之,桃力民抗日根据地,无论当年还是现在,都是鄂托克各族人民的骄傲,也是鄂尔多斯各族人民的骄傲!更是模范自治区各族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