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09:50 阅读数:16
大革命时期,李大钊等人领导党在内蒙古地区的各级组织,正确执行党的联合战线政策和民族政策,结成有力的统一战线,推动了内蒙古地区国民革命的开展。
1925年10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委会第一次扩大会议提出要成立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之下的农工兵大同盟”,以“反对共同的仇敌一大地主王公帝国主义者和军阀等”。按照这次会议精神,中共北方区委决定领导建立联合各族群众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组织一一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以推动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区党组织的建设和革命工作。
1925年10月底,李大钊到张家口,筹备成立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11月底,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成立大会在张家口召开。 来自热河、察哈尔、绥远特别区及其他地区的各族代表100 余人参加大会。中共北方区委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赵世炎、组织部部长陈乔年,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刘伯庄等出席大会。
李大钊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分析了全国的革命形势,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并联系内蒙古地区实际,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的任务,指出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目前正加紧对内蒙古地区的侵略活动,各路军阀也在争夺对内蒙古地区的控制权,两次直奉战争以及他们正在准备联合起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就是证明。李大钊要求代表们在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问题上多做实际工作,团结一切进步势力,反对民族乐迫,废除王公札萨克的封建特权制度,特别强调蒙汉两族人民联合起来谋求解放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蒙古族人民必须同汉族人民团结一起才能谋求自身的彻底解放。李大钊要求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通过自己的组织,在内蒙古各族人民中广泛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军阀混战的本质,动员各族人民起来反对侵略、反对军阀。他还介绍了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的新气象和苏联工农政权的情况。在农工兵大同盟成立大会上赵世炎、韩麟符分别作了政治报告和军事报告。大会还提出“拥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农工兵大联合万岁”等口号。
大会经过讨论,通过了《国民革命的任务》《和冯玉祥合作的关系》等决议,以及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的纲领和任务,选举产生了大同盟中央领导机构。李大钊当选为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赵世炎、韩麟符当选为副书记。李大钊、赵世炎、韩麟符、贾大容吉雅泰、郑不烈、王仲一、李裕智、陈镜湖、杨洪涛、锡尼喇嘛均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执行委员大部分为中共党员及内蒙古地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大会还决定创办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机关刊物《农工兵》。 该刊物成为继《蒙古农民》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面向内蒙古地区公开发行的又一革命刊物。
这次大会是李大钊亲自指导内蒙古革命斗争的重要会议,是广泛联系内蒙古农工兵群众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大会,也是一次汇聚内蒙古各地区农工兵革命力量的动员大会。 农工兵大同盟成立大会之后,中共热河特别区、察哈尔特别区、绥远特别区、包头4个工委和国民党热河察哈尔、绥远、内蒙古4个党部都积极支持和帮助发展农工兵大同盟的基层组织和盟员,在热河、察哈尔、绥远的广大地区广泛建立了农工兵大同盟的基层组织,发展了众多盟员,发动和组织各族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推动了内蒙古地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大革命时期,党在内蒙古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争取地方武装,其中对“老一团”的争取取得很大成功。“老一团”是绥远都统下辖的一支蒙古族武装,当时驻在包头。部队历经多次改编,但长期保持一个团的建制,人们习惯称其为“老一团”。李裕智和吉雅泰非常重视对“老一团”的争取工作。他们利用亲戚、朋友和同乡的身份经常出人“老一团”宣传革命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老一团”官兵中的许多人接受革命思想,开始倾向革命,一些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排长李森于 1927 年经吉雅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党的干部和革命工作者提供长期掩护。很多共产党人,如王若飞、乌兰夫、吉雅泰、奎璧、贾力更、佛鼎、赵诚、勇夫、朱实夫、高布泽博、王逸伦等都得到过“老一团”官兵的掩护。
1925年10月,为进一步壮大革命力量,中共北方组织和李大钊发动和组织蒙藏学校的一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要求他们在这个组织中发挥自己的战斗作用,以党员、团员的模范作用带动这个组织,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